close

說到台灣就會提起鳳凰城-台南府城,而說到台南就會記憶起台南大餅...............

 台南-是台灣最聞名結婚禮餅"台南大餅"的製作發源地 ,諺云:「呷好餅,嫁好尪,台南大餅尚大方」。台南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古老都市,在這裏有許多知名的小吃,及最早的糕餅產地,有據說是三、四百年承傳下去的「老」式糕餅,諸如:椪餅、鳳片糕、涼糕、麥粉酥、沙西餅、台南大餅、口酥餅、麵茶……等。

除夕,是中國人傳統的全員大掃除的日子。.

這天,看到爸爸在工場,裡忙著把各式各樣的工具,搬出來清洗整理。好奇的我,湊合著挨近爸爸的身邊,看看爸爸到底在忙什麼。只見到爸爸把一些好大的糕模、餅印跟一些動物造型的模具,小心的清洗、擦拭、排列、晾乾。當我好奇的伸手要去觸掽那些大餅印時,爸爸很緊張的告訴我要小心,因為那些餅印是很重的。我調皮的問:爸爸那有多重啊?,爸爸回答我:那個餅印,可以製作一個五斤重的大餅呦,你說重不重啊!。聽到這裡我又問:爸爸,為什麼要做這麼大的餅啊!,爸爸說:因為台南出大餅啊!

     

我ㄧ臉茫然的表情望著爸爸,於是,爸爸就慢慢告訴我一些我們家傳統台南大餅的歷史由來:

爸爸告訴我,我們是從高祖父那一個十八世紀末(清光緒年間)的年代,因清末動亂,就從福建-福州移民過來,於台南市民權路(日據時期稱為本町)所建立,先期以肉製品起家,製作香腸、臘肉、肉乾、肉脯、膽干、平鴨……等。

在第二代負責人的經營下,於日據時代- 昭和八年(西元1933年)正式懸掛招牌,更加入烘培糕餅的製作,以生產臺灣漢式傳統糕餅、寺廟祭祀禮品與年節婚慶禮餅為主。由於位於民權路之舊舖,因於戰亂中炸毀,於是由曾祖父(第二代負責人),另覓得海安路95號的前址,繼續營業。

民國82年,因配合海安路拓寬拆遷計畫,再遷移至現址-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43號。至今有登記證明的時間,已經超過4代,八十個年頭了。

在這期間,我們家族經歷了日據時代、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轟炸、抗戰勝利、國民政府遷台、見證過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而來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紀,不管時局仳變或世代更替,我們都是靠著販售一塊塊的台南大餅生活下來的。

當年,台南府城的大餅全省聞名,習俗上是一塊餅一塊糕,每塊都是五斤起跳,最重曾達十斤一塊,每每婚慶嫁娶的主人家,都要訂製大餅裝在謝籃裡,扛到女方家,與大家一起分享,讓親朋好友、左鄰右舍,都能沾染主人家裡人生進階的喜悅。

 

大餅-

 

即漢餅,依台南習俗嫁女兒吃大餅,而且通常以斤計算,單塊餅之淨重有五斤、六斤、八斤至十斤不等。內容以一塊大餅與一塊大糕仔(後來改為蛋糕)為一份,以分送告知所有親族。

 

因此,訂婚當天男方扛大餅到女方家數量愈大愈體面,所以大餅通常是訂婚時做面子用的,以知名且傳統的老字號餅舖,來做大餅,可以幫女方家做足面子。數量、重量越大越能襯顯女方體面。

  

 

合婚餅-

 

即盒餅,為分送左右鄰居或好友,通知有女出閤喜事之禮。

  

 

內容規格多為六塊漢餅,或部分西點蛋糕相互組合的盒餅。而以六為基數,是取六和的意思。雙數有雙雙對對之意,因此十二個也可以,但切勿拿四或八個,因為數字不吉利。

 

    

 

在台南的婚嫁中,喜餅是一份攸關新人或雙方家長「面子」與「裡子」的東西,所以分送盒餅一定要充足,故往往會有分送盒餅數量不足的狀況發生。

以往若發生此情形,主人家因婚期關係,往往無法再趕製盒餅﹐所以就以當時鐵盒製的小西餅,即所謂的(鐵盒仔餅)遞補分送。

 

小糕餅包-

 

一包餅(口酥餅)、一包糕(鹹糕)所組成。用於新娘歸寧時的伴手禮。

 

 

 

米香餅-

 

為當時物資缺乏下的另一種喜餅形式,在台灣鄉間頗為常見。通常以米爆成,做成圓型狀。現在新人送米香餅的不多,不過呢,米香餅郤是很傳統的喜餅。

 

俗話說:「吃米香嫁好尪」意即吃了米香餅,就能覓得一位好夫婿。

 

 

 

面盆糖-

 

以糖及糖粉製成,代表甜甜蜜蜜,表面畫上裝飾並寫上合婚或大字,配合圓臉盆,代表圓滿。用於女方回給男方的回禮。

 

爸爸說:我們做糕餅的,除了貨真價實之外,還要有一份誠信服務的心!當客人慕名而來,將他們人生大事的需求交託給我們,我們就必須把客人的面子問題,看做比我們自己的還來的重要。堅持傳統的原料與工序,不亂添加人工原料、不作假,是我們基本誠信的要求!除此之外,更要賦予每批商品,都能呈現出濃厚的禮俗文化象徵意涵,及客人們對於喜悅感情的傳達,體現出台南人對傳統禮節的尊重,與人際交流的豪氣」。

 

我想,台南大餅之所以"大",除了主人家的面子問題以外,更展現出台南人的內蘊精神就是-分享就如同分送喜餅的閩南話幸餅一般。在二戰時期的台灣,因為有糧食管制,有時候,沒有充裕的糖、麵粉等原物料可製作喜餅,所以主人家便會有向親朋好友、左鄰右舍,商借物資來製作喜餅的行為,而於喜餅製作完成,主人家會將大餅切開,分送喜餅給借物資的人,即所謂的借原物料而還餅,而為求喜氣的口語,即成幸餅一語。

 

其相互幫助、互惠互利的共享精神;百姓之間幫忙主人家完成終身大事的物資,而主人家回報喜餅,讓大家分享主人家「人之大倫」的喜氣。除了保留傳統的府城糕餅風味之外,此種精神,我想才是台南大餅更能傳承下去的要因吧!!!!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alxe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